深秋武汉观影:基士洛,以梦为马的诗人

 

 < BACK

  这是一篇心情文字.

  周日,在经过麻将的极度冲撞后,基士洛的名字让我欣喜. 记录片由两部分构成。基士洛的真实生活和他的电影剪辑. 他的电影就是他一生的注释,详尽而优美.

  关于基士洛的电影,我知道十诫,双生花和三色.我无法用 一篇文字来概括他的电影,就象这部只看一遍的片子我记不住对白.

  他们提到宗教与电影。基士洛总在自问镜头前创造着的是 上帝还是自己。在我看来,十诫之一,生命无常表达的就是他对 宗教的看法.那位不信上帝的父亲被生命的破裂惩罚-----但是, 因其无常,这清算也未尝不可发生在那虔诚信仰的姨妈身上---- 那么,如果信仰与否都可能碰到生命的破碎,信仰又有什么用?

  基士洛不予回答。如他所说,'是否真有来生,我们都不能确定. 就让它永远是个谜会更好'.把'来生'改成上帝,大概,就是他的宗教了. 基士洛本来想做舞台导演,因为不想念那些讨厌的书而改念了 电影导演。许是因此,他片中人物场景总是与观众隔了距离, 一段冷峻审视的距离。十诫里反复出现的大俯拍下的冰天雪地 冷的让人打颤一如他片中主角的生命遭遇。

  他拍电影的理由很平常:因为生命灰暗. 如此简单,我想起'双生花'里那光华粲然的金黄色调,红里的温暖澄定 和蓝里的忧郁清明-------也许,生命过于平庸,迫人们铤而走险刻骨铭心, 流淌出来的,就是艺术.

  我喜欢他拍自己生活的感觉。总是雨过天清的天空,翡色欲滴的绿叶 还有湿润松软的泥土.这样一种心平气和的凝视自己是否表明他终于 与命运握手言和?

  我喜欢他那部〈盲打误撞>.一个年轻人三次追赶开出火车(或飞机), 一次因此成了党员获得信仰并升职,一次因此失去信仰并打入囚牢, 一次则丧失生命.遭遇的偶然性和是非判断的非唯一性是它的内涵, 但如潮水汹涌音乐中,年轻人有力地奔跑追赶则让人心潮澎湃---- 我忽然想,有没有可能他也是个西西弗式的战士,面对无常遭遇奔跑 追赶一次次绝不放弃?

  他喜欢站台.因为车站上人们没有身份没有背景-----还因为 车站上的人们是一种流动状态,随时可以摆脱固有平庸走入未来? 而基士洛说未来是自己最为害怕的.显然,这是个不折不扣的 悲观主义者,远方的幸福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讽刺的是,他的大半生 却处于家乡之外的远方,用一生而不能归去.

  在基士洛片中我总能看到一两个他的化身。如白色里那个有幸福 家庭却仍然绝望要找人杀死自己的中年人,如蓝色里那开豪华车 到街头吹笛的奇异的流浪汉,如他记录片中那些手拿摄象机企图 记录生命痕迹的摄影师;我相信这些人就是他,有一颗绝望的心, 和一双拯救的手-----拯救别人和自己同时发生。

  他喜欢马.因为马可以自由自在纵横驰骋.我想如果只是速度, 汽车和飞机会更令人满意.显然,马是自然生命的完美体现,它是 自主的,自由的-----基士洛对科学与生命的态度可见一斑.

  最后,别人问他余下时间用来做什么-------恩,余下时间, 天黑了,小孩子仍想玩耍,回家的召唤却已响起-------他说什么也不做, 每天坐在小凳子上,洗很多澡. 这显然不能安抚观众.好吧,再来一次.余下时间你用来做什么? 他沉思,稳重地说再拍些电影.那么小凳子呢,洗澡呢? 什么小凳子,什么洗澡,什么,什么?他笑着反问. 可是当我闭上眼再睁开眼,只看见沙漠,哪里有什么骆驼----- 什么,什么?电影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信以为真的幻象,一如生命.

  题目是'我还好',这个悲观主义者,他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切 美好在终点将至时微笑;他可以注视到那些敏锐细腻在红尘中 遭遇伤害和寻求安慰的心灵;他可以用镜头捕捉流金时光中 的种种色彩绚烂;他可以找到那么多惊世骇俗的绝美音乐为 他的主人公提供温暖庇护------可是,他不肯就此无条件赞美 生命,他只说:还好.

  绝望的悲凉与救赎的热望,在他的心里,有水火同路.

  这是篇心情文字,不负责提供任何理论上的价值.并且在 意犹未尽处结束.

  和所以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TEXT&COPYRIGHT:绿妖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