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之蓝》的思考

kavkalu

< BACK

    我好奇,我好奇什么?!

  是硕大的阳具?还是头脑里对政治的狂热?在人的政治行为往往有着私我的潜在动机。性往往仅仅是壳,内核却是关于人的自我解放和心灵的自由,它是时代政治和个体热情有关。所有的政治行为其实都是阳具膨胀和软弱的过程。

  1968,一个伟大的年代。那年全世界的青年都在反叛,那年所有的青年都以为他们是时代的主人,那年我两岁,那年全中国一片鲜红的色彩,那年,有一个瑞典的新锐导演维尔戈特.斯耶曼(Vilgot Sjoman)拍了一部连西方都为之震撼的电影《我好奇之蓝(I Am Curious-Blue)》,这部带纪录性质的自然主义电影探讨了60年代大众对性和政治的看法和实践。导演在那个年代以惊世骇俗在大银幕上表现对性器的相互亲吻、在大自然中无所顾忌的做爱的大胆和开放挑战了电影的检查尺度和人们的道德底线。而该片1968年在美国的被禁和开禁的过程,为美国摆脱海斯法典改用更合理的电影分级制打开了一道窄门。它促使青年反思自由和政治强权之间犬牙交错的关系。使青年人认知了人的私密和大众的关系,性道德和社会环境的对应性,政治和道德的相连。而后,整整一代青年成长起来,他们成为70年代的生力军,在争取自我权力、反战等各个领域发出时代的强音。

  影片的另一面讲述了政治对个人的影响以及那代人的思索。影片中肩扛摄影机、跟拍、抢拍和导演介入等类似纪录片或新闻片的拍摄方法,形成一种类似“法国新浪潮”的记实风格。从而拉进了和观众的距离。片中出现了叶普图申科、瑞典的运输部长、马丁.路德.金和群众对政治的关注和对世界的观感,片子询问了瑞典普通民众对佛朗哥统治、阶级制度等的看法,导演对影片叙事的一再打断是为了给观众一种间离效果,产生一种对现存真实生活的追问:我处在哪里?什么才是生活!影片关注的交点是60年代末青年对自由的性以及自由政治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向往的是一种质的和谐、一种参与现实、改变现实的勇气。在这种虚构和真实之间,导演使得他的角色有了哲学的内涵,这是一代人的成长,这是心灵解放的过程。

  影片从丽娜在电梯中和导演维尔戈特.斯耶曼的对话开始,以丽娜的母亲一句:我不是,你和你的电影……开始了这部具有浓烈布莱西特风格的电影。影片镜头转到了一面瑞典国旗上,话外音起:我们的电影有两种版本,一为蓝,一为黄。其实这只是导演的小小花招,内意是这是一部瑞典电影。而叶普图申科读诗时的话筒故障显然寓意着诗人和民众们的距离。诗人激情地对学生们朗诵着他著名的关于二战德军大屠杀的诗歌:《巴比谷》,丽娜茫然地听着,而导演的旁白尖锐指出了这种参与的盲从性和戏剧性。而下一个镜头中那个撞墙的孩童表述了人在命运中的无助和被囚的无奈。

  丽娜在大街上的采访使我想起了戈达尔式的电影美学:高度机动的摄影机,影片的自发性和即兴创作。此时摄影机成为了一种介入生活和抨击社会制度的有力武器,对阶级制度以及不平等的质问是那代人真实的精神面貌。而关于蓝领、白领的收入悬殊,妇女地位的采访在当下依旧有着现实意义。这种风格显然是和“法国新浪潮”异曲同工的。

  在劳工部一场戏中,我们明确可以感受那些政府官僚和街上民众回答的不同,导演以难能可贵的平静将社会不公展露在受众面前,由我们自己的社会经验去评判。采访完运输部长后导演切入马丁.路德.金的镜头,并阐述了金的非暴力抵抗主义,表述了导演和平主义的内心世界和希望为社会公平寻找方式的良苦用心。片中还随着剧情出现了一些政治意味的字幕使得电影成为一种宣传的武器,一种争取讲话的方式。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社会正义感,这种精神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一个艺术工作者他无法远离他生活的大环境,他必须站出来呐喊:为了社会的正义。

  在影片的叙事中,导演还不忘记幽默一下,在丽娜组织研究所一场,导演突然停止了剧情,插入了一个有奖问答的广告,说明了影片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是对存在的设问:我们的生活本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但是,民众对激进的回答是一记重重的关门声,其后丽娜在机场采访从西班牙旅游回来的人们对佛朗哥独裁统治的看法时那些民众的冷漠反应着人只关心自己的自私自利的真实心理。那些学生高举着反对佛朗哥的标语牌徒劳地表达着自己的政治主张。

  影片在大量的政治意味后将视角转入到丽娜和父亲的徒弟伯耶身上,在丽娜的研究所开始了影片另一个主题:浪漫的性。这以后发生的事表明了丽娜的双重身份:激进的学生和激情的女权主义者。而在她和伯耶做爱的过程中父亲的离去代表威严时代的结束,这是个性解放的开始。这时导演开了一个玩笑,插入了一个播音员的提醒:在你的屏幕上有不堪入目的镜头,是因为雄性勃起。这种黑色幽默是导演对禁忌的挑战和对资本主义虚假道德的一记响亮耳光。

  伯耶好奇地问丽娜黑板上的11273代表什么,丽娜说这是父亲从西班牙当逃兵回来的时间,但是为什么其父亲逃回她却不得而知了。这种关注和失落有一次将她的生命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她渴望关注父亲乃至整个社会从而理解她所在的社会制度。丽娜对伯耶进行的社会调查无异是他们分歧的开始,这是他们所处的阶层所决定的。这也注定了他们的结局。而丽娜的23个情人是她放逐和找寻自我的过程,也是她生命走向成熟的开始。在皇宫的栏杆上和大树里的做爱,这是青春不羁的象征,这是青年们自由的生活方式。那些性梦幻的场景(被束缚的23人、伯耶的被阉)都是为了衬托丽娜生活中的彷徨和迷茫。在另一条主线上,丽娜继续参加着反对越战、反对独裁的示威的社会活动,反应了人性的多个方面。当丽娜看见自己理想的空洞后,她不再有任何幻想,她回家捣毁了自己的研究所,她与伯耶在医院里治完阴虱病后各自分手。

  影片至此似乎是个终点,但是片子出现了他们在电梯里热吻的场景,再次将观众带回现实,并且对观众刚才所看到的关于他们的种种事件产生质询。真实存在吗?它的虚拟性和真实性的接点在哪里?导演无时不刻地告诉受众:艺术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之间的距离……

  影片以黑白片形式出现,粗颗粒的效果更增添了影片的记实风格。而导演一再打断电影的情节无处不在的辛辣嘲讽表达了导演对人性的内在思考。时时作响的摄影机的马达声提醒受众这正是现实的境遇,这种间离使受众不由自主地介入影片,成为一个参与者和思考者。

OSAMA KAVKALU 上海 浦东 寒鸦精舍
2003年4月21日 星期一 初稿

附录:

A:海斯法典基本内容:法典禁止在影片中表现裸体、过度的暴力、奴役白人、贩毒、吸毒、白人与非白人通婚、放纵情欲的接吻、挑逗性的姿势和渎神言行。影片在发行前不严加检查是绝对不行的。

B: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它制定的分级简介如下: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

C: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A级:儿童不宜。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D:关于新浪潮的风格:乌利西格雷格尔在《世界电影史3》中说:“无所不知的影片讲述人并没有在观众面前建造起一幢真假相兼的大厦,而是把观众拉进观察、联想和查证的网络之中,观众不得不将这张他自己将成为它的一部分的网延伸出去。”
E:叶普图申科:俄国著名诗人.
F: Babi Yar:巴比谷基辅市外的一条深谷,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西部。该城市的犹太人曾于1914年被德国军队杀害。这次大屠杀记述在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1961年的诗作《巴比谷》中

转自 DVD热力影迷会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