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Intimates

 

 < BACK

片  名:《自梳》Intimates

导  演:张之亮

主  演:刘嘉玲 ......玉环

杨采妮 ......意欢

归亚蕾 ......老佣人

李绮红 ......家慧

赵文瑄 ......华

编  剧:小唐

摄 影:林国华 杨轮

类  型:剧 情

所获奖项:第三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1998年)

最佳女主角 刘嘉玲

剧  情:

《自梳》所说的是一段两位女性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照顾的感人故事。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女性为了种种原因而梳起不嫁﹐成为“自梳女” 是很普遍的事情。意欢(杨采妮)为了逃避被逼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所以选择了“自梳女”。可是却被人阻止﹐幸好一位坐船经过的人仗义帮助﹐她才可以逃避逼婚而成为“自梳女”。意欢对这位恩人的唯一印像就是她所哼的一段小调。

当意欢在一间纱厂工作时﹐她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小调。原来那位恩人是纱厂少东(董玮)的新欢----玉环(刘嘉玲)﹐而她们的相见改变了两人的一生。由意欢为玉环挡了大少奶奶的一巴掌﹐到悉心为玉环剪头发都令玉环感到意欢对她的关心。所以她对意欢说:「这对耳环是我卖身前我娘送给我的﹐我答应过自己﹐要把它送给第一个对我好的人……」然后轻轻的为意欢戴上耳环。

当玉环以为自己可以从良时﹐事实却是残酷的:就在她和意欢在房中翩翩起舞非常开心时﹐纱厂少东已经在房外为了自己的财富而把她出卖了!而当她离开司令部时却发现意欢三天都一直在风雨中等候她﹐她们深深感受到对方所受的痛苦﹐意欢的真诚和关心都令玉环十分感动。晚上﹐意欢细心地为玉环的伤口擦药。她深深的感觉到玉环心身所受到的痛苦并为此心中悲伤﹐流下了真情的眼泪。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的友谊啊。

意欢为另一位'自梳女'----焕姐(杨雪仪)做陪嫁时﹐发现新郎是旺成(钱嘉乐)﹐她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在当晚﹐她情不自禁地违背礼教誓言﹐和旺成发生了关系。第二天﹐意欢拒绝了玉环对她的爱。而意欢听完了玉环所说的一句:「我以为只有男人才会使我失望……」后﹐她不禁为自己伤了相知的姐妹的心而悲从中来。当意欢正想把自己有孕的喜信告诉旺成﹐和他分享那份快乐时﹐他竟然因为怕事﹐把怀孕的意欢拋弃。而意欢所能做的只有用钩子令自己的骨肉免受人间之苦﹐而她却因此而差点送命。

玉环知道后用尽全力﹐终于把意欢从死门关前拉了回来。而她的一句:「我花了我所有的家当来救你﹐你却为了一个不爱你的男人去死﹐你可会想想我……」终于意欢明白到谁人真正对她。这是一份保护对方免受伤害﹐全心安慰、照顾和爱对方﹐而永不背叛的真情。二女不求回报﹐只管爱护对方的情操﹐渐渐升华成了一份温存的感觉。原来人们一直憧憬的爱情﹐就在身边。

因为第二次大战日本侵华的关系﹐纱厂少东再次邀玉环离开中国﹐并给了她一张去美国的船票﹐她被逼在玉意欢和自由中作出选择。而她轻轻的一句:「意欢﹐没有你我是不会走的!」便潇□的作出了决定。就算一闩铁闸分隔二人﹐她们的心仍然靠在一起﹔就算是防空警报不断的响﹐她们也无恐惧分毫。可惜﹐一个日军空投炸弹却令她们失散……

九十年代﹐独立硬朗的女建筑师慧(李绮红)因为爱上了三心两意的华(赵文瑄)﹐在爱情路上迷失了方向﹐进退失据。她应父亲的要求陪老佣工欢姑(归亚蕾)回乡养老﹐原来欢姑就是四十多年来一直访寻失散多年姐妹的玉环。经过多番的幻得幻失﹐玉环终于在车站等到了意欢。这一刻﹐她们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结果千言万语尽在她们相望一笑中。

她们虽然都已六十多岁了﹐可是她们安慰、照顾和爱对方心却仍然和十多年前一样﹐永远不变。

观《自梳》有感:

一、自梳自感

可惜了这个题材。

许多运镜及情节﹐像长满了茧的男人的手一样粗糙突兀。听到饱的电影配乐如同 buffet 里的大餐小菜令人消化不良又打断食欲。

刘嘉玲会被莫文蔚、舒淇挤出去不是没有原因的(国片真的堪忧了)。虽然女主角们演得很用力﹐如果她可以换个演对手戏的演员的话﹐也许还能激发多点演技﹐少点僵硬。之于春光乍泄的梁朝伟﹐刘的这笔「同志」对句作得有点观音头乞丐脚减去与杨采妮的对手戏﹐她的表现仍然是不错的。

自梳女的姑婆屋﹐少了着墨﹐其实实在是可惜。倒是那个买「门口」假结婚的自梳傻大姐演来令人眼睛一亮。感情戏的部份﹐好象没有上过油的裁缝车。唉呀呀﹐真是可惜可惜。烽火码头的生离死别﹐拍得不但敷衍更令人想要同情是不是经费拮据。两人隔着铁门竟然只会想着搂搂抱抱而不想破(爬)门而出﹐就如此任凭命运拆离。情节陈至此﹐更觉戏本的无力与无能。

不过就意识形态而言﹐自梳算是香港有史以来涉及女同志题材最「正确」的一部电影。

依稀想念王家卫镜头下﹐《阿飞正传》中刘嘉玲婀娜摇曳的身影。

二、自梳又感

这部片子之所以会让我感觉粗糙﹐我想跟剧本、导演、以及演员的表现都有关系。

一开始众女为意欢进行自梳的仪式﹐姑婆院宛如一座天堂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起头。导演让我们看到了自梳女自食其力﹐建立一个孑立于当时社会的小天地。然而后继并没有很深入的描写﹐是什么让自梳女跟当时其它女人有这么大的不同?从姑婆院的女人们、玉环、以玉环家的妻妾之间﹐这些不同的女性族群是如何自处处人?比起成群妻妾的斗争场面﹐我想观众们会比较有兴趣知道这些。

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男性是如何看待自梳女:「有钱退婚才当得成自梳女」、「处女织的丝特别柔」、「自梳女是假男人用钱娶老公」。可是其它女人呢?我看不见除了在傻大姐婚礼后斥责其它蠢男人的老妇以外﹐我看不见她们在这个社会上跟其它女性的互动是什么。也许是姑婆院以外的女人在社会上是没有声音的﹐包括在自梳这部片子里。

意欢遭富绅逼婚﹐就在群男暴力围扯时竟能忽然间一个转折﹐被一个小女孩杀出重围﹐甚至递过剪刀让意欢以死为胁保全身。不但杨演得不够好﹐剧情也安排得很奇怪。是的﹐这位小女孩的反应可谓代表了女性追求自主自由的觉醒﹐也只能说是灵光一现﹐因为片后完全没有任何空间再来着墨这个角色。她只是一个工具﹐没有灵魂的角色。

再者﹐意欢每每巧见青梅竹马﹐无不是痴迷而望﹐(忍不住再抱怨一次﹐杨痴望的一号表情)﹐甚至愿意为了心上人冒死违背姑婆院规而丝毫无惧。第一次﹐旺成约意欢赛龙舟后相见﹐为何意欢失约?镜头刻意强调旺成身上闪亮的胴体特写﹐此刻失约的意欢是期待?矛盾?踌躇?还是不敢?在这一段重要时刻中﹐剧情完全没有交代。还是交代在传说中被剪去了四十分钟的戏里面?

在玉环发现意欢与旺成私交后﹐意欢说出「你只要祝福我就好了!」这样完全无视玉环情意的话。玉环强吻她遭拒:「我们都是女人﹐不行的」伤心夺门而出之后﹐意欢竟在门后悲伤地痛哭了起来。如果她真的明白玉环的爱意﹐何以先前直扑男人怀抱一无反顾﹐又可以轻松对玉环说出天经地义的「男女之事」?如今却又像演三角恋爱一样痛苦不已。这样的剧情﹐实在是矛盾﹐而且非常不合理。如果不是牵强﹐就是导演对女孩子的心理不够了解﹐或者是他不够了解如何表达女同志间的感情。

诚如导演所言:「这不是一部强调女同志感情的电影」。很抱歉﹐对于此片涉及女同志感情描写表现不足的地方﹐观众有权提出质疑。

即使是王家卫也不愿强调《春光乍泄》是部同性恋电影。你可以说我带着观看「同志」电影的成见批评《自梳》﹐但是《自梳》的确用了非常长的篇幅描述一对女同志的故事﹐不是吗?《自梳》这部片子里「同志」的帽子不是我为它戴上的﹐ok?导演可以一再强调他在此片对于「同志」以外的精神﹐但是不表示他可以一笔略过同志故事讲得不够高明的「事实」。

「在无情命运的巨轮之下﹐只有隔着铁门紧紧拥抱珍惜彼此的真情」可以表达这样的意境的电影手法很多﹐我只能说﹐导演用的是较难打动说服观众的其中一种。至少那扇充满意味的铁门要造得巨大无情一点﹐而不是一看就可以爬得过去的那种栅门。你可以相信、被说服那样一扇小小的破门就分隔得了两个为准备了爱而不顾自己性命的恋人吗?你可以相信、被说服那样一艘游「艇」会是众人拼了命也要搭上前往美国的救命轮吗?不管他花了多久筹画准备﹐但这就是码头戏给我的感觉。我向导演所付出的努力、关怀的胸襟、以及细腻地发崛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题材﹐甚至完全不扭曲、不窥视、不媚俗的超然观点、立场致敬。我也深深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好导演能拍出更好的片子。但是我无法因为七年的筹备而被以上种种不合理的剧情、表演所说服、打动。

刘嘉玲演活了一个风尘女子坚强、可人的一面。对观众来说是一大享受﹐但是要她来演爱上女人的这种角色﹐看得出来﹐她没有梁朝伟幸运﹐情绪很难带得出来。所以这部电影的演出﹐就变成了有些段落演得精采﹐大快人心﹐如风尘女子力抗命运。有些段落又显得绑手绑脚﹐演起感情戏就放不开。

杨采玲在堕胎戏中的确表现精采﹐但是其它部份只能说差强人意。至于穿插交错的现代女孩失恋的故事﹐我觉得只能称得上中规中矩了无新意。

点评电影: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爱情故事。两个女主角很出色。刘嘉玲的成熟和杨采妮的纯洁,都很突出。我喜欢她们第二次见面那一场,在丝厂,金黄的色调,使画面充满了温暖的气氛,当杨采妮向刘嘉玲走去时,有一种要发生什幺事的感觉。

但整部电影仍不能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憾或感动。也许的是电影后半部(意欢堕胎之后)的几个高潮我不是太投入。两位女主角做爱,还是让人感觉忸忸妮妮的,放不开,而且色调也太冷了。刘嘉玲跳船一场,不知为什幺,就是感动不起来。电影的结局,其实我挺喜欢的,但觉得有些拖拉。

这其实并不是一部探讨同性恋的电影。玉环明确表示了“喜欢”意欢。但意欢自梳,其实和她的性取向没有关系,而最后她投向玉环的怀抱,似乎是因为认识到“男人都只顾自己”的结果。她找到的是一个可以终身厮守的“姊妹”,而不是一个“情人”。在电影中看,玉环和意欢做爱,只是意欢表示向玉欢献身的一种仪式,她自己未必很享受。

我不清楚她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不是导演的原意。从报刊上几篇的专访看,张之亮在拍摄时受到了许多限制。女主角是歌手,不愿破坏原有形象。大部分镜头是在苏杭地区拍摄,必须顾及当地的尺度。可能是在这些限制之下,整部电影就处在激情和淡然之间。

转自 先生网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