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电影》(九)(3)

程青松

< BACK

  雷奈酷爱在电影与文学之间梭游流荡,从1959年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到他传世的经典名作《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由法国著名新小说派作家罗伯·格利叶编剧),一直到1993年改编自英国作家阿伦·艾克邦舞台剧的学生电影《吸烟/不吸烟》,他以严密的结构方式,使他的电影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但正是因为如此,使他在叙事模式上的创新更加凸现。他把剧情片、纪录片、拍摄和剪辑、声音和画面的界限完全消解与打破了,他的电影使一种形式交错成为可能。《广岛之恋》的开头已经令人感到震惊,长达十五分钟的片段放映着男女主角做爱的场面和原子弹受害者纪录片段的对剪,旁白中她对他说:“我来到广岛,看到了原子弹爆炸后的疮痍和伤痕”。他对她说:“不,没有看到。”整部影片在战争与爱情、日本与法国、现在与过去的声音、画面的混杂之间。

  阿伦·雷奈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打散人名(角色甚至没名字,只有A、M、X等代号,王家卫在《堕落天使》中照搬了这样的方法)、时间、与地点的确定性,走进怀疑主义的思考,他们在封闭的时空内打转,和画面并不相应的画外音。画面上的时空也不知是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还是主观内在的思想。《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猜谜游戏,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叙事和时间关系的实验。但影片在摄影、美术上的成就,令它在剧情之外单是视觉上的愉悦已经足以登上经典电影的位置。《穆里爱》则由近千个短段落组成,通过几个角色的琐事把他们在回忆中恍惚的状态表达出来。其独特的形式,如极短的场景、不真实的色彩、押韵的对白和场景间重叠的声音把角色饱受回忆折磨的心境捕捉下来。80年代的《美国舅舅》,雷奈以行为学家昂利·拿布烈的论文为基本,分析三个法国人的行为:一个电视台行政人员、一个演员和一个小工厂的经理。三个人的故事先是分别独立发展,中间交错着行为学家的解释,最后交织在一起。编剧详尽列出了二三个角色的生平,而又让演员本身去决定用何种方法演绎。全片交织着科学分析和对感情的仔细描绘,冷峻客观的风格,和他以前的意识流电影大异其趣。雷奈在他变幻莫测的时间和空间的迷宫花园中,展示着他魔术师般的电影叙事,使他的电影变成意识流的诗、文学、哲学……

转自网易影视频道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