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只能是电影

 >1970<+itself :: Pure films   

::::::::::::::::::::::::::::::::::::::::::::::::::::::::::::::::::::::::::::::::::::::::::::::::::::::::::::::::::::::::::

高晓松第二部表现主义电影《我心飞翔》又玩飘

杨阳

< BACK

“那个地方很少出太阳,一出太阳她就HIGH,就会看见一个军官被击落在她怀里……”当这句话由执导自己第二部表现主义电影的高晓松在拍摄现场对一场拍摄场景的描述流畅道出时,听者算是有些明白为何这部电影名为《我心飞翔》。而在对该片导演高晓松、演员李小璐和郑钧进行采访的时刻,他们对“飞翔”的表述,令人对这部影片的初级印象,有着更深的云雾感。


  李小璐跟着感觉走

  影片讲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故事,但现场我们看到李小璐饰演的角色,其装扮却似一位古代浣纱女。李小璐说:“第一遍看剧本时,我不太懂这个戏是什么样的。我把剧本给我爸爸看,而对于像他那样拍片相对传统的人来说,根本不接受这样的剧本。但后来我与导演沟通后,马上就理解了,这是一部表现主义的电影。我们拍戏时,细节的戏从来不讲,靠突然的灵感。这个戏不能多谈,中心思想出来了就拍,跟着感觉走。”对于导演高晓松,李小璐这样评价:“他是一个自信心极强的人,他说自己拍的就是法国大电影,他让我们失去了判断能力。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较‘飘’,这个戏的每个角色也都很‘飘’,但最后导演把人物都处理得很丰满。”

  郑钧跟着哥儿们走

  《我心飞翔》动用了向来低调的歌手郑钧出演其中一个角色,该角色就是“李小璐”一发HIGH就能看见的那个被击落在她怀里的军官。而在“李小璐”的幻觉(或梦境)之外,影片中的“郑钧”实际不是一位军官,另有身份。要说清楚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不容易,为了不让人犯晕,这里暂且不说,先看郑钧怎么对演艺生涯的首次“触电”做出描述:“我拍电影的第一次给了高晓松,银幕的初恋则被李小璐夺去。以前很多导演找我拍电影、电视剧,但我都给推辞了,在演戏这件事上我很谨慎。接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和高晓松是哥儿们,大家熟悉,好说话好沟通,而且剧本也还行。”问他怎样评价高晓松的导演处女作《那时花开》,郑钧说:“大家是哥儿们,不能说不好。”接着将话头又急转当下:“不过《我心飞翔》比《那时花开》更有故事,人物也有血有肉。”最后,郑钧特别强调:“我个人很喜欢晓松这个人,这家伙是个不错的哥儿们。”

  高晓松跟着表达走

  高晓松对自己这第二部表现主义电影的介绍则是这样的:“不是现实主义电影,所以人物也不是以现实形象来考虑,符号性重。但影片也不是实验电影、探索电影。与《那时花开》一样,这部影片还是关于‘流逝’的表达。‘流逝’是人类比较共通的一种感触,是你能得到的关于美的最核心的东西。这部影片对‘流逝—无奈’的表现,运用优雅、清淡的色彩。”末了,高晓松引用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流逝感很强的词句,令人对他关于“流逝”的凝视态度生出郑重之心。但与此同时,非常过意不去的一件事情却是—三位主创说了这许多,还是无助我们稍许了解《我心飞翔》到底什么面目。

转自 北京晨报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