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Ideology And Utopia

作者:[德] 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 著

姚仁权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书:西方学术经典译丛

ISBN: 978-7-5004-8170-6

开本:640×960mm 1/16

格式:epub

504KB/293225千字

200912月第一版

 

 < INDEX

严格地讲,说单一的个人思考,是不正确的,而认为单一个人参与了对在他之前的别人已经思考过的东西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则是较为正确的。

除了相当程度的社会跃升以外,低级阶层的崛起要使该阶层的思想获得公共意义, 还必须以普遍的民主化为前提。

在“意识形态”一词中暗含着一种洞见,即在一定的情况下,某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对自己而言,也对别的群体而言,造成了对真实的社会状况的掩盖,并也因此使这种社会状况更为稳固。

在现存环境中,人们不是试图最为精确地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而是倾向于满足仅仅根据其偶然的可测量性而把重要性赋予那种可衡量的东西。

所有官僚思想的根本倾向是把一切政治问题都变成行政问题。

马克思把这种按照利益、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进行的集体思考的现象称为意识形态。

人们在学术环境下构建科学,产生了一种危险,因为在学术机构里流行的深思的气氛中,适宜于理解人类经验的实际部分的观点受到压制。

造型艺术中缺乏深度和纯线条手法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源于把历史时间体验为单线式发展和演化的方式。

对千禧年思想来言,时间的持续根本不存在; 而对自由主义来说,它只能在从今往后的时期内才产生进步;但对保守主义而言,存在的每一件事物之所以都有积极的和名义上的价值,不过是因为它已缓慢而渐进地开始存在了。

我们认为,把知识社会学描述为一种关于知识与社会环境之间实际关系的、不引发任何认识论问题的经验理论是可能的。

Synopsis

Known as the best book of Karl Mannheim, this book has considerable relevance to current concerns about the public role of sociology. It argues that ideologies are mental fictions whose function is to veil the true nature of a given society. The author uses the word "ideology" in an almost pejorative sense, reflecting a "false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those in the ruling class who strive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in society. This he contrasted with "utopia," or the thought of the oppressed who sought to improve society.

About Karl Mannheim

Born: Mar 27, 1893

Died: Jan 19, 1947

German sociologist who was born in Budapest. He is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e field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s well 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He studied at the universities of Berlin, Budapest, Paris, and Freiburg before going to 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where he habilitated as a Privatdozent in 1926.

作者简介

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 1893.3.27~1947.1.19)

德国社会学家,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他是20世纪上半叶该领域内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同时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读书期间在柏林、布达佩斯、巴黎和弗莱堡的各个大学间辗转,最后进入海德堡大学,1926年在那里担任私人教师。

目  录

Contents

出版说明

第一章 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 思想的社会学概念
第二节 思想的当代困境
第三节 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的根源
第四节 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问题的对集体无意识的控制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第一节 概念的定义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三节 从意识形态的特定概念到总体概念
第四节 客观性和偏见
第五节 从意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的转变
第六节 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七节 从非评价性到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过渡
第八节 非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中暗含的本体论判断
第九节 虚假意识问题
第十节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第三章 科学政治学的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为什么不存在政治科学
第二节 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决定因素
第三节 各种视角综合成的一个政治社会学问题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社会学问题
第五节 政治知识的本质
第六节 政治知识的可交流性
第七节 三种知识社会学

第四章 乌托邦思想

第一节 乌托邦、意识形态与现实问题
第二节 愿望的满足和乌托邦思想
第三节 乌托邦思想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各阶段
第四节 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第五章 知识社会学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
第三节 对传统认识论片面性的证明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 知识社会学领域中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技术问题
第六节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概括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英文版封面 English edition

卡尔·曼海姆 Karl Mannheim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这本书是曼海姆的代表作,头尾都是在普及作者推崇的知识社会学,他本人也是这个学科的一个创始人。

早于马克思出现后由马克思推送的意识形态概念,就是指按照利益、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进行的集体思考的现象,其中某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会造成对真实的社会状况的掩盖,并因此使这种社会状况更为稳固。乌托邦方向正相反,它属于不稳定因素,超越现实同时打破现存秩序的联系纽带。

本书风格比较务实,基于跟社会、历史的必不可少的联系对理论思想的不确定性、不完善性屡有提醒。比如讲到可测量的东西,也就是能够指标化的东西会被人们看得重要,从而误导大家判断,当今各行各业各公司的KPI就是一个常见的代表,也常因这样的缺陷被诟病。

书中的奇怪之处就是零星几次提到视觉艺术,让人感到突然。

     
     
   
 

Feb 09, 2024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