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当下的哲学

Philosophie und Aktualität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Alain Badiou) /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Žižek)

蓝江 吴冠军 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 978-7-5117-3119-7

丛书名:三辉书系:左翼前沿思想译丛

格式:azw3

开本:880×1240 1/32

316KB/12073千字

20173月第一版

 

 < INDEX

在权力和真理之间存在一个距离:马尔库勒斯和阿基米德之间的距离。那个信使——一个糊里糊涂、但绝对遵守命令的士兵——并不打算跨过这段距离。在这里,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展现这段距离。哲学必须在没有任何标准的情况下来思考这段距离,或者说,哲学本身要发明思考这个距离的尺度。

哲学的三项大任务:做出选择、测度距离和面对例外。

哲学并不是关于“那里有什么”的思想,而是关于“那里没有什么”的思想(不是关于契约,而是关于废除契约的思想),哲学唯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没有关系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行动,在某种情形下,创造了一种异域性(foreignness)。在一般意义上,这种行为是异域的。当这个行动得到某种共识,或者当这个行动并不那么异域,当这个行动并不陷于悖谬,那么这就是一个政治性行动、一种意识形态行动、一种公民的行动,但它绝不是哲学的行动。哲学的行动的标志是其内在的异域性。

亚里士多德并未正确理解柏拉图;黑格尔当然并不理解康德(他可能还会对此倍感欣喜);至于海德格尔,在根本上他就未曾理解任何一个人。

虚拟现实——巴迪欧已在别的地方写过——是一个相对平庸的理念。它并没有提供给我们任何可思考的东西。

目  录

Contents

总序
导读
序言(彼特·恩格尔曼)
上篇 思考事件(阿兰·巴迪欧)
中篇 “哲学并非一场对话”(斯拉沃热·齐泽克)
下篇 讨论(阿兰·巴迪欧 斯拉沃热·齐泽克)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译者简介

蓝江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学术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维历史轨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另译有《世纪》《哲学宣言》《小万神殿》《元政治学概论》等巴迪欧著作以及《万物的追问》(艾德·米勒与容·延森合著)。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客座研究员等职位,代表学术著作有《多元的现代性》《日常现实的变态核心》《爱与死的幽灵学》《现时代的群学》《第十一论纲》《巨龙幻想》(英文)等,另译有《神圣人》《生于末世》。

——摘自本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巴迪欧与齐泽克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对话的记录,包括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这既是一封哲学讨论的邀请函,也是一份关于两位今天仍在写作的、最具争议的哲学巨擘之思想导引。

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成问题的正是哲学本身,因为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学科所限制,它是陌生的、新的,它以“所有”的名义进行言说;齐泽克所相信的却正与人们期待的相反,他认为哲人必须介入,介入时代的诸种关键性问题中,但他无法为这种介入提供任何方向,这表明“问题问得不对”,他认为改变论争所使用的术语、把哲学定格为反常性与溢出会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转自豆瓣网

About the authors

Alain Badiou (1937.1.17-)  A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  and the 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 in Paris. In addition to several novels, plays and political essays, he has published a number of major philosophical books on the concepts of being, truth, event and the subject.

Slavoj Žižek (1949.3.21-)  A Slovenian philosopher. Now he is an International director of the Birkbeck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of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He works in subjects including continental philosophy, political theory, cultural studies, psychoanalysis, film criticism, Marxism, Hegelianism and theology. He challenges many of the founding assumptions of today’s left-liberal academy.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 (1937-
前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前哲学系主任,欧洲研究生院教授,当代欧陆学界“新共产主义”领军人物,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版了包括政论集、学术著作和文学剧本在内的大量作品。主要著作有《存在与事件》《世纪》《哲学宣言》《柏拉图的理想国》《元政治学概述》《当前时代的色情》等。

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学和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任纽约大学全球特聘教授、欧洲研究生院教授,擅长以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社会文化现象,被同行称为“文化理论的猫王”“最危险的西方哲人”。其学术著作有五十余种,代表作包括《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自由的深渊》《幻想的瘟疫》《斜目而视》《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等。

——摘自本书

阿兰·巴迪欧 Alain Badiou

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Žižek

德文版封面 German edition

本 站 简 评   Brief comment

巴迪欧vs.齐泽克,更确切地说是巴迪欧&齐泽克,两人大部分观念近似,所以并没有多少论争。书的标题有点大,但它讨论的的确是哲学基本问题,只是其关注点有所侧重,比较关心它与权力政治的关系。

巴迪欧的文章先以事例为证据阐述真理与权力的关系,探讨哲学的基本属性,指出哲学产生及存在于某种悖论性关系,以致于它自身感兴趣的也是没有关系的关系。哲学行动创造了一种异域性,而行为内在的异域与否成了分辨哲学行动和其他如政治行动的依据。巴迪欧从事件讲到情境,最后又总结了八个针对普遍性的论纲。

也许齐泽克的文字跟任何别人的放在一起都显得跳跃,而看上去更活泼和通俗的论述令人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哲学概念并不非常密集。他习惯于针对具体对象,所以直接评价了某些哲学家,特别是在新康德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身上花了不少精力。

这两人各自的文字以及对谈,让人从侧面观察到了黑格尔、康德对后人影响之深。其实还有同为左翼阵营的当代哲人隐身于后,至少包括德勒兹。两位“党内同志”都谈论异域性,最后落到独体对普遍性的参与。 其实对于哲学在多大程度上入世,他们的感受很复杂。

同一作者作品

Works of the same author

元政治学概述 Abrégé de Métapolitique

 

   
 

Aug. 02, 2019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