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及其前因后果 :: 一瞥惊鸿黄金屋

 >1970<+itself :: Books   

::::::::::::::::::::::::::::::::::::::::::::::::::::::::::::::::::::::::::::::::::::::::::::::::::::::::::::::::::::::::::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

Die Zentralen Orte in Süddeutschland

作者:[德]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 (Walter Christaller)

常正文 王兴中 等译

ISBN: 978-7-100-07243-4

开本:850×1168 1/32

北京: 商务印书馆

456

201011月第一版

 

 < BACK

内容提要

本书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聚落结构的综合性理论。认为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聚落)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该理论成为后来众多地理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参照模型和出发点。

——摘自出版社官方网站

About Walter Christaller

Born: Apr. 21, 1893

Died: Mar. 09, 1969

German geographer who developed Central Place Theory. He subsequently served in the German army during WWI and was educated at the Universities of Heidelberg and Munich. In 1940 he joined the Nazi Party but after WWII he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became politically active.

His Central Place Theory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s hub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serving smaller,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e siz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urban areas, rather than simple hierarchies or single entities.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 Walter Christaller

德文版封面  German editions

 

目   录

Contents

 

英译本前言

导言
1.是否有决定城镇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
2.关于对城市调查研究的设计和资料来源的一些说明

第一部分 理论篇:城镇地理学的经济理论基础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作为等级序列原则的集中
2.中心地
3.重要性和中心性
4.中心商品和服务
5.补充区域
6.经济距离和商品范围

第二章 静态联系
1.引言:中心商品的消费与中心地的发展
2.中心地人口分布
3.人口密度与人口结构
4.中心商品
5.区域
6.交通
7.中心商品的范围
8.中心地体系

第三章 动态过程
1.引言:动态观点
2.人口
3.中心商品
4.生产成本与技术进步
5.区域
6.交通
7.中心商品的范围
8.中心地体系的动态方面
9.经济循环

第四章 结果
普通经济理论与专门经济理论

第二部分 联系篇:区位理论应用于实际聚落地理

引言:问题
第一章 中心地的确定方法
1.一个地方的重要性
2.一个地方的中心性

第二章 初步结果
1.中心地
2.体系的其他要素
3.体系

第三部分 区域篇:德国南部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

第一章 慕尼黑L级体系
1.基本事实
(1)L级中心
(2)L级连线距离
(3)P级中心地
(4)G级中心地
2.各G级体系的分析
(1)慕尼黑P级体系
(2)奥格斯堡P级体系
(3)阿尔卑斯体系
(4)东部G级体系
3.结果

第二章 纽伦堡L级体系
1.基本事实
(1)L级中心
(2)L级连线距离
(3)P级中心地
(4)G级中心地
2.各G级体系的分析
(1)纽伦堡P级体系
(2)维尔茨堡P级体系
(3)雷根斯堡P级体系
(4)其他G级体系
3.结果

第三章 斯图加特L级体系
1.基本事实
(1)L级中心
(2)L级连线距离
(3)P级中心地
(4)G级中心地
2.各G级体系的分析
(1)斯图加特P级体系
(2)乌尔姆P级体系
(3)博登湖各G级体系
(4)L级体系的西南部
(5)L级体系的东北部
3.结果

第四章 斯特拉斯堡L级体系
1.基本事实
(1)上莱茵L级体系分析的特殊难点
(2)P级中心地
(3)G级中心地
(4)相邻L级体系对上莱茵L级体系的确定

2.各G级体系的分析
(1)斯特拉斯堡P级体系
(2)巴塞尔P级体系
(3)卡尔斯鲁厄P级体系
(4)曼海姆P级体系
(5)萨尔布吕肯P级体系
3.结果

第五章 法兰克福L级体系
1.基本事实
(1)法兰克福L级体系的特殊地位
(2)L级中心
(3)L级连线距离
(4)P级中心地
(5)G级中心地
2.各G级体系的分析
(1)法兰克福P级体系
(2)美因茨-维斯巴登P级体系
(3)中间体系
(4)卡塞尔P级体系
3.结果

第四部分 结论篇

第一章 理论的确证
1.分布规律
2.经济对第三类偏差的解释
3.经济理论难于解释的偏差

第二章 聚落地理学方法论的总结
1.聚落地理学中的经济方法
2.聚落地理学中的其他方法
3.国民经济与经济地理学

附录
1.慕尼黑、纽伦堡、斯图加特、斯特拉斯堡、法兰克福和德国南部L级体系的分布频率
2.附表
表Ⅰ 慕尼黑L级体系
表Ⅱ 纽伦堡L级体系
表Ⅲ 斯图加特L级体系
表Ⅳ 斯特拉斯堡L级体系
表Ⅴ 法兰克福(美因河畔)L级体系

文献目录
书籍
文章

本站简评

 Brief comment

出版社官方网站指出,该书读者对象包括地理学研究者、经济学研究者、德国史研究者,从中可以看出它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

其实之所以拿它来读,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那一带比较熟悉,曾经徒步穿行过那里的几个大小城市。而在对欧洲城市的体验中,“中心地”的概念确实与中国略有不同,具体说就是中国的中心地基本是单一向心性的,而欧洲城市的中心地则具有更多的分散性、独立性。

作者作为地理学专家,又是德国人,不出意料地体现了严谨风格。书中使用了大量数据,所有理论都有量化的论证,比较令人信服。不过中文版里那些小城市的名称都没有附原文,也许会给读者带来一点障碍 。有时只看几个陌生地名,是不会知道作者在讲什么的。

以市场为原则的中心地体系

中心地体系的市场区域

中心地体系中的交通线网

按照交通原则建立的中心地体系

中心地体系中行政分布

作为中心地域镇在德国南部的分布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Nov. 28, 2012

 < BACK